学术资讯-详情页

一文看懂林毅夫、张维迎属于什么学派

2016-09-22 16:23

来源:微信号“ 经济学家圈” 所属学科:全部学科

分享:

收藏:

  之前写了一系列的院校评论,对中国百年以来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历程感慨颇多,对于当今学者的一些陋习也感觉遗憾。经济学家正统的派别之分是什么呢?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学院院长钱颖一曾经说他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学派之分。孤傲的钱颖一院长,不知道是真不知道经济学派别,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但从当时说话语气看,院长是对分派比较反感的。

  经济学当然是有派别的,钱颖一的不分派论述属于边缘观点。国内比较熟知的诸如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等等。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参与其中带来的不确定性。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开始,两种观点相互冲突,一种是纯相信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一个是完全不相信市场,认为市场副作用太大,终究会带来一个灰暗的世界。学过经济史的人,如果看透的话,可以看出,无论是李嘉图、马克思还是凯恩斯,无论是佛里德曼还是哈耶克都是在市场与政府哪个更有利来展开自己的理论。

  简单看,按照一般的分类,经济学派分为纯市场派、纯政府派、中间派。中间派里又可细分为是偏市场派还是偏政府派。按照此分类,本文试着对国内两位经济学家进行简单分派。

  林毅夫——凯恩斯学派

  林毅夫算是当前国内经济学人领军者。1979年林毅夫传说以抱着足球游泳过来大陆,并在北大经济学院读研究生专业到1982年,1982年到1986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舒尔茨。芝加哥博士毕业后,在耶鲁大学又以博士后身份学习一年。1987年回国后在国研中心工作到1993年,任农村部副部长。1993年回到北大教书,1994年创立CCER,2005年任工商联副主席。2008年到2012年到世界银行任职,回国后继续在北大教书。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做过。

  林毅夫在国际的认可度也是较高的,并且拥有国际任职经验。他对中国农业领域的研究工作开了国内先河,并同国内注重描述性的现状不同,林毅夫早起就用国际接轨的研究方法,比如数据分析,模型建立等进行写作,在农业领域研究影响较大。在世界银行任职期间正式提出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并在国际期刊发表出来。新结构经济学核心观点是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制度建设各个阶段都需要政府参与。

  林毅夫的理论核心强调比较优势,强调政府作用,比较成功的就是基础设施投资,近年少提的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当前,林毅夫主推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潜心做学问。整体看,林毅夫的理论是政府的作用是非常强的,这个是不能忽视的,比如针对当前经济问题,林毅夫提出要理性看待当前经济问题,经济下滑并非政府主因,而是全球普遍下滑的一个结果。对于产能过剩,林毅夫认为并非是投资造成的,而是有效投资不足,他认为如果不投资,这些过剩的钢铁,玻璃等会更没有地方用,所以解决产能过剩还得靠投资。对于当前经济下滑,林毅夫开出的药方仍然是增加政府有效投资。

  林的观点比较务实,加上之前所提投资理论符合中国30年发展路径,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无论学术和媒体影响力极大。在林毅夫在世行工作期间,更是将此观点推向全球,并积极在理论界推介自己的观点。但是今年随着经济下滑和各种政府投资问题频出,林毅夫受到挑战不断加大。

  林毅夫的优势是对经济理论了解,对中国经济了解,他的愿望无论是谁都能看出来就是在经济学殿堂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比其他人的可能性都大。林毅夫谨慎大胆,阐述自己观点引经据典,数据扎实,观点新颖,让一些批评者无从下口,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思想。另外也对不合时宜的观点进行大胆批判,比如对批评政府投资进行强烈的反驳,对于同行的批评也是公开发表观点进行反驳,这种治学精神比一些和事佬,比一些背后骂公开吹捧的人品德要高。

  林毅夫一直强调回到亚当斯密时代,但本质上仍然脱离不了其前期的思想。如果大胆一点看,林毅夫的主要作用是对现存不合经济学规律的政府行为进行经济学上的解释,坦白讲,林毅夫经济学思想本质仍属于凯恩斯学派,即发挥政府的作用,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相信有为政府,并实现有效市场。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也一贯如此,林毅夫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宽松货币有利于经济增长,离其学习之地芝加哥学派还有一段距离。

  林毅夫的认为经济学有主流和误解之分,实际上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认同一种观点,这是现实,究竟哪种是对的这种从经济学正式诞生开始就一直有争论,证明成功的唯有事实,奥地利学派如此,马克思学派如此,凯恩斯学派如此,芝加哥学派如此。不过目前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林毅夫的解释力已经没有前期的威力,质疑声音也在不断加大。

  张维迎——奥地利学派

  张维迎目前同林毅夫在一个学院,算是同事了。

  张维迎陕西人,当年成名源于莫干山会议。他曾在体改委工作,1990年到牛津读书,1994年到北大同林毅夫等开创CCER,1997年调入光华管理学院,并在2006年担任院长,2010年卸任,2014年又回到了CCER。

  张维迎是典型的奥地利学派,他的主要贡献就是对市场派观点的启蒙。张维迎的成功是因为他坚信市场是典型的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是纯相信市场的学派,这种观点是人类优秀的思想遗产,多年不衰,在中国当然也是如。理解的他的观点其实非常简单,一切市场化出发即可,比如解散发改委、比如国企改革冰棍论,比如企业家精神,比如政府没有必要反垄断,对于货币政策虽然表述,但是从根子上也不喜欢人行的调控。

  奥地利思想的表述方式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就是有些偏执,弗里德曼等之所以比奥地利学派在反凯恩斯学派上力度之大(奥地利学派曾预计到美国1930年代危机,但随后被凯恩斯学派打的体无完肤,直到弗里德曼),是因为其在论述事实支撑上更为令人信服。张维迎的软肋也在于此。

  但是,回到现实来说,奥地利学派在国际上也是争议很大,中国虽然在改开30多年后,奥地利学派的思想更是属于少数派,尤其在主流学者和政府决策者中更是占据主流。当然张维迎在北大是不孤单的,比如青年学者薛兆丰也是属于这一派,尤其在反垄断方面,该派观点认为无需设立政府反垄断机构,经常气的政府该部门的人跳起来。

  张维迎目前的贡献仍然算是普及作用,他所谓的原创性观点,也可以看成是理论与中国现实的结合,并经过他动听的讲述加以传播。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做普及工作,不知道是谁的悲哀。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中,有着凯恩斯学派,有着奥地利学派,张维迎和林毅夫两人曾公开辩论,林毅夫随后也写文章批张维迎驴唇不对马嘴,每一个派别都这样的强势,对于作为院长的姚洋也是一种挑战啊。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