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图书馆智慧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会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兰州大学七所“双一流”高校共同启动智慧图书馆建设,同时南京大学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纸电一体的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来自全国高校图书馆界的1700余位专家共同探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实践与应用,以期共同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融合,高校图书馆正从数字图书馆逐步走向智慧图书馆,从传统服务走向精准化服务。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已逐步成为行业的共识。高校图书馆如何抓住、抓好这一新时代赋予的新机遇,实现更高效、更智能、更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表示,在图书馆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南大图书馆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条形码计算机中文管理系统,较早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的计算机化。近年来,南大图书馆又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机器人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衷心希望能与全国高校图书馆携手,开放融合、协作共进,共同融入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携手打造智慧图书馆的新时代。
智慧图书馆、数据管理、学科服务,特别是新一代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据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介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把服务、资源、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以中央知识库为核心,构建以人为本、纸电一体、数据融合、主动服务,全时空、全终端的智慧服务体系。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题是开放与合作,人与人之间合作、馆与馆之间的合作,区域联盟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学界、业界、图书馆界三界融合,将创造新兴的智慧图书馆生态圈。
超星集团董事长史超表示,图书馆的系统需要一种“去耦合“的思想,先解构,再重构,才能创新。超星的智慧图书馆,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微服务思维对图书馆应用解耦,数据汇聚至云端大脑,打造自主、开放、可生长的超微智慧图书馆。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主任程焕文也表示,图书馆应用的结构与再重构会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向,但需要有平台为其提供再生的基础和创造的支持。
会议由南京大学图书馆主办、超星集团和江苏图星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