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四库全书》摘选文献、经典抄写、碑帖传拓、雕版刷印体验……5月16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甘肃省图书馆和兰州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走近四库全书”暨馆藏特色文献展系列活动在兰州大学启动,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民众对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中华经典文献的了解,推动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库全书》编纂于清朝乾隆年间,这部近8万卷的文化巨著,荟萃了当时主要的文献典籍,在保存文献、传承文脉、启迪后学等方面作用重大,被誉为“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也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学科都能够从《四库全书》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展览现场展出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四库系列影印本,以及其他古籍文献、民国书刊和西北边疆文献等特色藏品,并举办了经典抄写、碑帖传拓、雕版刷印体验等公众体验活动。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汪受宽教授系统讲述了《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录、存藏和命运等情况,着重对兰州所藏文溯阁《四库全书》的抄装、储藏、播迁及书品等问题进行了解析,充分肯定了文溯阁本的重要价值,并希望至今尚未被影印流布的文溯阁本能够早日被影印出版,以便于学者和民众使用。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林世田重点介绍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有关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他表示要充分保护并利用好古籍文献,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积极建设书香校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和力量支撑。”兰州大学副校长沙勇忠说,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古典文献和特色文献的资源建设和研究推介工作,构筑好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阵地,成为推动高校中华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