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晨报19号报道,重庆北碚小学两名90后的女教师杨庆、易小梅刚刚成为教师不久,趁着假期去北京旅游,却在7月13号与家里人失联。截止至21号,杨庆的父母、易小梅的姑姑以及其他亲戚都无法联系到她们。北碚小学的钟校长、同事轮番拨打两人的手机,但她们的手机都处于关机或者无人接听的状态中。警方了解到,女教师杨庆曾在廊坊开房,但至今没有退房记录。她母亲邹红英怀疑,女儿可能是被骗到了传销组织,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近年来,有关于女教师遇险的案例频频发生,例如“女教师夜跑失踪”、“女教师搭顺风车遇害”和“女教师遭拖拽”等。女教师长时间待在相对安全的学校环境中,一定程度上会对社会的不安全因素产生忽视。
当繁重的备课压力使得“早出晚归”成了女教师们的常态,上下班人员稀少的路上和出游途中就需要我们特别警惕身边环境,注意保护自身安全。
女教师假期出游北京,发朋友圈后失联一周
重庆北碚小学的女教师杨庆和易小梅是大学时同一专业和宿舍的闺蜜,平时关系十分亲密。两人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就在同一小学教书。两人趁着假期结伴出游,先到北京游玩,最终目的地是易小梅在内蒙古的姑姑家。
可至今,除了13号以及之前她们给家里打的电话和发的朋友圈之外,无论是杨庆的父母、易小梅的姑姑还是她们的同事,均无她们的消息。
在北京游玩时,杨庆在朋友圈上传了自己和易小梅以及另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校友的合照。据称,该校友曾“忽悠”其他同学做传销,但这些同学均已安然离开传销窝点。除此之外,微博认证网友@廊坊同城会表示,在廊坊被骗入传销的,基本是“北京旅游,同学接待”的套路。结合杨庆在廊坊开房的记录和这些信息,人们认为两名女教师极有可能陷入了传销窝点。
据杨庆和易小梅工作所在小学的校长介绍,杨庆和易小梅在学校已有两年,她们性格均比较文静、内向。在北碚区教委、两位老师所工作的学校和家属几乎一周联系不上她们之后,杨庆心急如焚的父母已向北碚区蔡家派出所报案。
女教师遇险案例频发,人身安全不可忽视
两位女教师的失联再次揪起了我们的心,近年来,女教师失联,甚至遇险的案例屡见不鲜。
2016年5月,一名女教师下班后在青岛市市北区公交车站等车回家,却被一名陌生男子肆无忌惮地生拉硬拽,她极度大声求救却无人上前帮助,直至四名中学生施救才得以摆脱。
2016年5月,深圳一名女教师在晚上21点多时,独自乘坐滴滴顺风车去一家学校。但该滴滴司机乘机把车开至偏僻路段,逼迫她交出财物后,将其杀害。
2015年10月,宝鸡渭河公园发现了一名女尸,下身赤裸,而经警方调查确认,这是一名教舞蹈的女教师。该女教师晚上出门锻炼,却不幸被抛尸渭河河滩的灌木丛。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社会针对女教师的不安全因素理应受到管理以及排除。但当路人或多或少的冷漠也成为了威胁女教师人身安全要素,使得女教师愈加人人自危时,适当地了解一些遇险时该运用的技巧对女教师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
独自遇险须冷静,以下几招学起来
防身小技巧:
——自备“杀手锏”:防狼喷雾或报警器
女教师辅导学生的时间较长,因此不乏下班时间较迟的夜晚。如果下班较晚无法避免,最好也结伴而行。除此之外,自己准备防狼喷雾、报警器之类的防身器也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应如何使用这类型的防身器呢?
1)平时下班经过人少的地方时,把喷雾或报警器握在手上并随时准备使用。
2)当发现有可疑人物对自己不利时,迅速使用喷雾或者按响报警器。
3)在对方没反应过来之前,向人多的地方跑去或边奔跑边用手机报警。
喷雾有时可以有效遏制可疑人物,并留给自己逃跑的时间。而报警器会长时间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引来路人的注意,对可疑人物起到震慑的作用,甚至可以将其直接吓跑。成都部分小学在一些暴力事件过后,为安全起见就给女老师们配备了防狼喷雾,其作用可见一斑。
——用手机“趋利避害”
除自备防狼喷雾和报警器之类的防身器之外,女教师们也需要注意一些外出的细节。
1)给手机充满电
教师在学校的一天比较繁忙,以至于有时可能忘记给手机充满电,而独自一人手机却没电会不利于与外界联系。倘若遇到危险,就会失去极为有效的呼救工具。
2)路上别“沉迷”于手机
晚上独自下班或锻炼时玩手机是不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带着耳机听歌。
女教师们在忙碌一天之后,往往会借助音乐来放松或处理白天时没有时间处理的消息,但这会夺走你的注意力,而险情很可能是趁你不注意时发生的,我们需要时刻留意身边的情况,一旦遇上险情,就可以留给自己更多思考如何解决险情的时间。
3)用手机“虚张声势”。
当发现身边有可疑人物但不能确定时,女教师们可以拿起手机给关系较好的男性朋友打电话,大声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地点,再让他几分钟后过来。这可以提醒可疑人物,自己是有“后援”的,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又或者直接走进人多的营业场所,再让别人过来接自己。
自救小技巧:
倘若摆脱不了可疑人物,那么女教师们就需要尝试自救了。但女教师们因为繁重的备课任务,锻炼的时间比较少,一般没有武力上的优势,所以我们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智取”上。利用自己平时给学生们讲授的安全意识和方法脱险,或利用职业优势对歹徒进行心理疏导。值得注意的是,”智取“首先要求女教师们尽量保持内心镇定,才抓紧每一秒时间思考逃跑方法。
——袭击对方关键位置
而当可疑人物拉扯自己时,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周围的东西,例如泥土或包包攻击TA身体上最脆弱的地方,例如眼睛、鼻子、膝盖和裆部。
倘若身边没有具备攻击性的物品,我们可以狠咬对方,或用力向上击对方的上巴,或掐其大腿内侧,或掰其小指头,对方会因为疼痛或眩晕而暂时注意力转移,留给自己逃跑的时机。
——利用话语进行“周旋”
在实在挣脱不了时,女教师们可以尝试发挥自己的职业优势,利用话语周旋并趁机逃跑。
1)帮对方疏导内心
许多女教师在学校里都扮演学生们“知心姐姐”的角色,在遇险时不妨也试试这一招。许多歹徒冒险侵犯他人,是其生活不如意等因素引起的。假如已无力抵抗,那么尝试帮助TA消散怨气也可能起到让自己脱离危险的作用。
例如,2012年5月30左右,温州一名女教师在睡眠中被一名男子用水果刀架着并捂住她的嘴巴。惊醒后的她,判断自己没有能力挣脱后,便“诚恳”地哀求对方放开手且允诺不会叫喊。被放开后,她便询问对方的真实目的,而且帮其疏导内心,并在对方暂时离去时报警,随之脱险。
2)“换位”提醒后果
许多歹徒走上违法道路可能只是一时冲动,并未长久打算。假如他们在违法关头意识后果以及自己还可以回头,也许会停止将发生的侵害。
例如,衢州一名幼儿园女教师在2015年11月被几个男子劫持,在确认逃跑的可能性较低时,她让自己冷静了下来。之后便向歹徒讲诉劫持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后果并放声大哭,许诺如果现在自己脱险就不计较一切。最后,女教师利用知识和自己的冷静自救成功。
3)“套”出遇险信息
也许歹徒的凶残让我们无法说服TA们停止对自己进行伤害,但我们仍可以从TA们的话语当中获取一些信息,例如伤害自己的理由,自己的位置等。假如有可能的话,尽量给外界留下这些信息,从而给自己的获救增几分希望。
例如,2010年1月16日傍晚,湖南桂阳县某学校的老师刘华梅正准备去朋友家做客,可是却遭遇绑架。在被4名歹徒用黑色塑料袋套着头控制在车内时,作为班主任老师的她,回想起了给学生上的安全教育课要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集中精力和歹徒周旋才能缓解紧张的气氛,拖延时间,从而寻找脱险的机会。最后,她用哭泣来掩饰给丈夫打电话的按键声,并从歹徒嘴里套出了自己所在的位置,从而脱险。
求救小技巧:
女教师在自救的同时,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呼救。虽然不乏冷漠的路人,但热心伸出援手的也大有人在。下面是一些呼救的小方法。
——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毫不犹豫做出肢体反抗并大声呼救,重复大声呼叫“我不认识他,打110”。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周围人发生了什么情况。尽量趁机拿手机报警,如果有可能掏出手机给犯罪分子拍照,向周围人传达你和眼前人根本不认识。因为即使周围人认为你们是认识吵架,也很少会有人掏出手机拍照,而且犯罪分子怕被曝光,当你掏出手机拍他时,很可能会让对方心虚而逃跑。
——寻找特定人的帮助
假如在人多的地方呼救,却仍没有人上面施予帮助。那么就要克服向众人求救的心理,从人群中指定一个看上去会提供帮助的人求救,并且明确告诉他应该做什么;你要尽量降低他帮助你的成本和风险,消除他的顾虑,比如请他帮忙报警的可能性更大。例如上文提到的青岛女教师在公交车遭男子拖拽事件,女教师便是在围观众人无动于衷的情况下不得已向三名初中男生求救,最终脱险。
——破坏他人财物,牵扯第三方
如果向大众和特定人呼救都无效,那我们需要尽力破坏周围设施或周围人的财物,把他们牵扯进来,以避免自己被可疑人物带走。
由重庆两名女教师失联等事件而引起的社会对女教师人身安全的担忧,是值得人们深思的。社会给人们所创造的环境不应是不安全、不稳定的。但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女教师为保护自身安全,不让家人担心,防身技能也得赶紧学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