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学者_学术文库_单个文档详情

【原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

李旭 | 2018-02-12 17:02

分类:教育类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儿童生活共同体 现实际遇 重构

阅读:

分享:

收藏:

44卷第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44No.5
2017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September20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
李 旭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阳 550001
摘要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尤为关 注 人 在 城 镇 化 过 程 中 的 情 感 依 赖———对 新 的 地 域 空 间 的 认
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儿童而言新的地域是其乡愁的起点他 们 更 需 要 这 种 情 感 依 赖文 章 通 过 对 滕 尼
韦伯鲍曼及费孝通等人共同体理论的梳理揭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构儿童生活共同体对儿童发展的意
义与价值并强调重构儿童生活共同体既应该是必要的乌托邦坚守又 应 该 是 立 足 于 儿 童 现 实 生 活 的 追 求
时强调在重构过程中要处理好时间与空间互动与关系活动与价值等三对关系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儿童生活共同体现实际遇重构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0-5315201705-0085-07
收稿日期2017-02-0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研究———以贵州省为
”(15XJC880007)。
作者简介李旭1978—),贵州遵义人教育学博士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原理儿童文化儿童生活世界
2013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 居 民 望 得 见 山看得见水
得住乡愁。”2014 ,《国 家 新 型 城 镇 化 规 划
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首次
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 城 镇 化 率 两 个
指标极力扭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局
83与以往传统土地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
更多注重人口城镇化”,其核 心 是 人 的 城 镇 化。“
的城镇化并不仅仅意味着人简单地从农村来到城市
或变农村户口为城市户口而是更为关注人
在城镇化进 程 中 的 情 感 依 赖———从 外 在 身 份 到 内 在
身份的获得———形成对 新 的 地 域 空 间城镇的认同
归属感和安全感较之成人新的地域空间
更是儿童乡愁的起点他们在城镇化过程中更
需要这种情感依赖基于此本 文 通 过 对 滕 尼 斯
鲍曼以及费孝通等人共同体理论的梳理试图
揭示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遭遇及引发的相应问题
并依据新型城镇化的精神实质尝试重 构 儿 童 生 活 共
同体为探 索 一 条 如 何 让 儿 童 在 变 迁 的 社 会 中保持
重获一种共同体生活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必
要的情感依赖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 有 效 路 径 提 供
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 理论回顾西 方 现 代 语 境 中 失 去 的 共 同 体
乐土
探讨儿童生活共同体必定在共同体的理论框架
下进行论及共同体首先不得不提及德国社会学家
斐迪南·滕尼斯他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区分
了人类群体生活中的两种基本类型共同体Gemein-
schaft英文为community和社会Gesellchaft英文
society)。“共 同 体在 德 文 里 的 原 意 是 共 同 生
85
的意思滕尼斯用它来表示建立 在 自 然 情 感 的 意
志基础上的联系紧密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
方式这种社会联系或共同 生 活 方 式 产 生 关 系 亲 密
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真正共同体。“社会则是一
种目的联合体一种人工制品”。共同体产生于众多
的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其基础是个人的
思想和意志用滕尼斯的话来说就是共同体本身应
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
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54并将共同体分
为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宗教共同体三种
相互紧密联系的类型。“血缘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
体发展为和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
为居住在一起而地缘共同 体 又 发 展 为 精 神 共 同 体
作为在相同方向上和相同意向上的纯 粹 的 相 互 作 用
和支配65
在滕尼斯那里,“共 同 体 总 是 好 的”,这 无疑深刻
影响了其他人对共同体的理解与向往马克斯·
韦伯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一书中对共同体作出如
下界定:“在个别场合内平均状态下或者在纯粹模式
如果而且只要社会行为取向的基础是参与者主
观感受到的共同属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的社会关
就应当称为共同体’。”65英 国 社 会 学 家 齐 格 蒙
·鲍曼则认为:“首 先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
一 个 温 暖 而 又 舒 适 的 场 所它 就 像 是 一 个 家
roof),在它的下面可以遮风避雨它又像是一个壁
在严寒的日子里靠近它可以暖和我们的手……
其次在共同体中我 们 能 够 互 相 依 靠 对 方如果我
们跌 倒 了其 他 人 会 帮 助 我 们 重 新 站 起 来
……”2-3
然而滕尼斯 虽 对 共 同 体 异 常 欣 赏但是就连他
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在大的文化发展中两个时代相
互对立一个社会的时代紧随着一个共同体的时代而
339并在早 期 就 表 露 出 某 种 绝 望,“既 然整个文
化已经变成了社会的和国家的文明那么在这种与
之相似的形态下文化本身 也 在 走 向 没 落除非它的
分散的胚胎仍然具有生命力除非共同体本质和思想
重新得到滋养并且在行将灭亡的文化之内悄悄地发
展着新的文化339而韦伯的共同体概念则更多是
权宜之计”,其提到的个别场合内平均状态下或者
在纯粹模式里让 共 同 体 显 得 越 来 越 抽 象 和 难 以 捕
与滕尼斯和韦伯相比鲍曼由于其所处的时代更
靠后更具社会的特征这种绝望要彻底得多几乎
摧毁了其对共同体的任何想象在 谈 完 共 同 体 的 好
处之后鲍曼话锋一转:“令人遗憾的是,‘共 同体
味着的并不是一种我们可以获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
一种 我 们 将 热 切 希 望 栖 息希 望 重 新 拥 有 的 世
。”并用坦 塔 罗 斯 的 痛 苦表 达 了 对 共 同 体
的悖论性理解想要而不能获取的痛苦
对于共同体失去的原因鲍 曼 将 其 归 结 为
动的现代性一方面,“共同体是属于传统的
态的代表一种稳定的空间 和 相 对 永 恒 的 时 间另一
方面,“共同体又是与现代相对立的作为固
的共同体相对比现 代 性 是 液 态 的流动的轻灵
其主要特性是侵犯”———“成为现代意味着永远
居于人先意 味 着 处 于 一 种 持 续 的 侵 犯 transgres-
sion)”43。“现代性因其 在 时 间 上 居 于 优 势对作
传统的固态的共同体保持着一种摧枯拉朽
使得共同体的时间节律被打破空 间 的 基 础 被 掏
于是,“作 为承袭 的 社 会 归 属 的家庭出生’(es-
tates已经被虚构的成员资格的社会阶层的目标所
代替前者是一个归属的问题而后者成员资格
包含了一个巨大的成就标准49。“家 庭出生代表
共同体形成的血缘基础是 共 同 体 的 起 点并借此形
成地缘共 同 体 和 精 神 共同体自我认定 self-i-
dentification)”(鲍 曼语流动的现代性》)失 去了
自然而然的承袭来自家庭出生”),变成了一种需要
努力的任务”(达到成就标准”),共同体也就相应成
为一方失去的乐土”,构成坦塔罗斯的痛苦”。
二 现实际遇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共同体的断裂
从滕尼 斯 到 鲍 曼共 同 体 已 然 成 为 失 去 的
”。与此相随西方共同 体 失 去 的 故 事 也 正 在 中 国
代上演
早在1948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
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承袭了滕尼斯的两种不同
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 是 因 为 在 一 起
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
的社会在中国乡土语境中前者是礼俗社会
者是法理社会礼俗社会就是滕尼斯共同体的典
型代表乡土本色差序格局维系私人的道德家族
礼制秩序无为 政 治 与 长 老 统 治特 别 是 差 序 格 局
正是费孝通所发现的一把理解中国乡 土 共 同 体 的 钥
比较西方的社会费孝通 揭 示 了 中 国 传 统 社 会
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为 中心的 差序格
”:“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
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
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
86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29在差序格局中
离的远近决定了社会关系血缘关系的亲疏颇有孔
推己及人的意味当然差序格局概念首先反映
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共同体形成 中 的 深 刻 影 响),
为我们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明显也
带上了滕尼斯共同体的烙印”———传 统 的 中 国 乡 土
也表现为从血缘到地缘再逐渐形成以祖宗崇拜为基
础的家族精神共同体…… 乡土 社 会 成 了 人 们 生
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彼此熟悉”、没有陌
生人的社会这种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
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 感 觉 是 无 数 次 的 小
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然而正如西 方 现 代 语 境 中 共 同 体 的 式 微 一 般
在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当前的农村也失却了费孝通眼
中的礼 俗 社 会的 特 征成 为 一 个 无 主 体 熟 人 社
”———主体性缺失公共性缺失归属感缺失
庄主体性的缺失即农民丧失了村 庄 是 我 的 村 庄”、
我是村庄里的人的主体体验和感受村庄公共性的
缺失则是村庄已经失去了共同遵守的公共规则和农
民主动经营村庄的意愿村庄归属感的缺失则是以
村庄主体性和公共性的缺失为前提当村庄没有了主
体性农民不再对村庄有感情当 村 庄 失 去 了 公 共 性
而变得无序农民想到的 就 是 逃 离 村 庄。“如 果农民
在农村的归属没有了村 庄 无 法 承 载 农 民 的 灵魂之
农民的身体和灵魂就都 处 于 漂 泊 状 态就真成了
无根基的人了与 中 国 乡 村 发 生 的 剧 变 一 致
中国农民在 城 市 里 的 遭 遇 也 经 历 着苦难的历程
农民工”、“城市流动儿童”、“农二代等词揭示了脱
或暂时脱离农 村 进 入 城 市 的 农 民 的 尴 尬 处 境
一方面不论走到哪里,“农民的 标 签 似 乎 永 远 都 抹
去不了甚至带上了世袭的特征另一方面村庄的
空心化也让农村成了回不去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在
城市中成长起来的农二代更是如此于是农民徘
徊于回不去的乡村融不进的城的缝隙之间一直
都在漂泊一直都在望乡”。
只有经历过 此 历 程 的 人 们 才 会 理 解 个 中 滋 味
正如余光中诗中所提及而现在乡 愁 是 一 湾 浅 浅 的
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对 乡土大陆的依恋
让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思恋与此相比
中国城镇化现实中更残酷的一面却是那些让人
的物象竟已呈断裂的趋势这才有了中央城镇化工作
会议上震聋发聩的话语———“让 城 市 融 入 大 自 然
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然 而城镇
本质上是人类现 代 化 的 过 程 和 结 果现 代
性是理念是范畴现代化则是过程是方法论10
在现代化理念下自然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的烙印
凭借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现代人一直陶醉在对自然
的征服中把自己视为自然界的主人破坏了人与自
然间的关系10在这种征服之下城镇化现实将
人们连为一体的乡愁存在的共同体根基也毁坏殆
与西方的遭遇类似这 主 要 由 于 鲍 曼 提 到 的
动的现代性的冲击英国另一位社会学家安东尼·
吉登斯论及现代性时提到的催生现代 性 的 三 大 动 力
时空分离抽 离 化 机 制 和 制 度 反 思 性1122 我 们
可以更深入理解这种冲击在 城 镇 化 背 景 下,“现 代
时空 分 离 机 制 对 共 同 体 的 摧 毁 更 为 彻底一方
这种时空分离造成了一种既成事实传统共同体
的时空一体性被摧毁,“现代性由于时间上居先使
得其占据主导地位可以利用手中的时间武器塑造空
间形式———虚拟的或现实的任何有悖于这一时间逻
辑的都会被冠以前现代的 残 余 而 被 抛 弃 掉另一方
在城镇化背景下这种时 空 的 分 离 更 多 表 现 为 一
种断裂时间连续性的中断和空间广延性的破裂
对于儿童而言这 种 中 断 和 破 裂 更 是 致 命 的
让儿童失去个人记忆而缺乏认同感又会让儿童失去
集体记忆而缺少归属感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与认同
归属感之间关系紧密正如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
赫所言:“我们保存着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时期的记忆
这些记忆不停地再现通过它们就 像 是 通 过 一 种 连
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生长存。”1282并将集
体记忆定义为:“一个特定社会群体 之 成 员 共 享 往 事
的过程和结果保证集体记忆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
及群体意识需要提取 该 记 忆 的 延 续 性。”12335在 城镇
化背景下一方面,“现代性的流动让人们背井离乡
造成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无论哪
一类儿童在与亲代父母的关系中都或多或少留
下了难以磨灭的裂痕这影响了儿童自我的成长
易在个人记忆中出现断裂无法形成自我认同感
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为主 要 特 征 的 中 国 现 代
社会钢筋水泥横陈道路交通分割错位”,少 有考虑
儿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应有空间随着空间的
失去加上时间的剥离儿童相应失去了玩伴失去群
体活动从而失去集体记忆无法形成必要的归属感
当儿童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缺失也就失去必要的安
全感构成中国现代语境中的主体性危机认同感
属感及安全感的缺失。“我是谁我属于哪里我可以
87
李 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
相信谁等疑问就成了儿童建构其身份时难以解决的
问题
不论如何城 镇 化 作 为 中 国 发 展 的 必 经 之 路
无可逃避的既然无法为儿 童 提 供 一 片 宽 厚 无 垠 的
土地”,安放其生命之”,那 么至 少 要 为 漂 泊 的
蒲公英种子找到一块适宜其 生 长 的 方 寸 土 壤
何让儿童在变迁的社会中保持重获一种共同体生
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情感依赖以促进
儿童健康发展这一思考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意味深长同时也必然深涉在不
可避免的现代性进程中如何尽可能地 保 留 传 统 社 会
的价值以使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不至于发生断裂
三 回归一体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
体的重构
萨敦在如今我终于变回我自己一诗中饱含深
情地写到:“曾经沧海桑田戴着别人的面具不断
迷 失失 去 自 己/……/如 今我 终 于 变 回 我 自
13156揭示出个体生 命 分 离 与 回 归 的 历 程儿童
的成长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一场与共同体不断分离的
历程当儿童在母体子宫时与母亲构成世界上最
为稳固的共同体样态与母体同呼吸共命运无忧无
恰如身处伊 甸 园 的 亚 当 与 夏 娃直到有一天
熟蒂落儿童经历了人生历 程 的 第 一 次 分 离也体会
到了分离的阵痛随 着 儿 童 逐 渐 长 大蹒跚学步
脱成人的怀抱离 开 家 庭 来 到 陌 生 的 场 所———幼 儿
经历人生第二次分离伴随他的是分离带来
的焦虑与不安随后儿童离家越来越远背上行囊
离开家庭离开乡土与原来的共同体世界渐行渐远
每一次分离对于儿童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遇在于成长挑 战 在 于 与 原 有 共 同 体 世 界 断 裂的风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将 这 一 成 长 机 制 发 展 为
同一性渐 成 说”,即 个 体 发 展 的 八 阶 段 理 论14
在分离与回归共同体之间维持一定的张力是必要而
有益的———分 离 将 儿 童 推 向 更 广 阔 的 世 界实 现 成
让儿童披荆斩棘开拓疆土共同体力量不时将儿
童唤回原有一体世界实现成长的承袭让儿童觉得
稳定踏实无所畏惧
儿童在分离之路上本 应 该 走 得 从 容沉稳而不
失自信然而现实之中在成人宰制的世界中这种
分离的力量太过于强大了首先整个社会乃至整
个世界正在成为一座全景式监狱在其中人们
无处逃遁。“人们经常觉得他们的私人生活充满了一
系列陷阱……造成这种跌入陷阱的感觉的是世界上
各个社会的结构中出现的似乎非个人性的变化15
这是一个去魅”(马克斯· 韦伯语意为现代化过程
是一个去神秘化和神圣化的过程的世界我们认为
一切都在 我 们 的 掌 控 之 中在我们的眼中没有敬
没有崇高一 切 都 是 赤 裸 裸 的 算 计 与 控 制我们
把这座全景式监狱移植到儿童生活世界之中担当
起这座监狱的狱卒将沉重的 枷 锁 套 在 儿 童 身 上
全景式监狱的笼罩下儿童眼前满是钢筋水泥
横陈道路分割的景象城镇化进程有意无意间剥夺
了儿童生活的空间更有甚者我们急于给予儿童一
把开拓疆土的斧子”,过早地迫使其与原本一体
的世界分离却不管他们是否拥有拿起这把斧子
力量在艾尔金德那里这把斧子就成了儿童忙碌
的理由为了尽早拿到这把斧子”,父 母学校媒体
以及幼教软件大脑研究和互联网等共同催促着孩子
仓促前行16这 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我们急于将儿
童纳入一个大一体的世界却忽略了儿童原本属于的
那个共同体世界而将其生拉活扯出来既在个体意义
也在群体意义上)。同时也将原本属于儿童支配
的时间从他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使儿童逐渐成为
没有自己时间和空间的傀儡”。于是儿童被困于各
牢笼”,寄居于一个碎片化的世界。“儿 童眼中
的空间越来越小小到仅有从教室家 庭 窗 户 看 出 去
的空间儿童生活中的时间越来越短短得只有不停
地为了将来而看不 到 儿 童 的 过 去 和 现 在17151
这个世界里儿童没有完整的生命体验只有支离破
毫无意义的知识”。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让儿童获得一种完整
的生命意义在成长过程中 形 成 必 要 的 认 同 感归属
感和安全感获得一种在新的地域中从外在身份向
内在身份的转变是该回到共同体的框架下来思考儿
童生活的时候了
首先重构儿童生活共同体是对共同体乌托邦
的必要坚守和憧憬将儿童生活共同体置于令人眷
念与缅怀的共同体的框架之下意味着一种以儿童
为中心的共同体生活样态一种乌托邦”。正 如王
海英指出儿童共同体是消除儿童生态环境孤独化与
孤立化让儿童参与社会生活主 宰 自 己 的 社 会 生 活
必要 而 可 能 的 乌 托 邦18而 且重构儿童生活
共同体对儿 童 的 伦 理 关 注某 种 程 度 上 就 是乌托
式热情是必须的这 是 其 实 现 的 基本前提
这也是探讨儿童生活共同体的起点———一种不满
足于现实存在方式的非现实的臆想”。“如果人类能
8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够发现和确立起伦理精神的话如果人类能够实现伦
理精神对法的精神的替代的话如果人类能够切实地
把伦理精神转化为基本的生活原则的话如果人类能
够把伦理精神贯穿到组织模式的设计之中去的话
就可以实现对一种高于族阈共同体形态 的共同
体的自觉建构19要实现这一乌托邦的前提是
使儿童在公众心目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确立使让儿
童享受幸福的童年成为一种重要的公众意识让关
注儿童保障儿童优先成为重要的公众素质20
其次重构儿童生活共同体需要在坚守乌托邦
的基础上扎根于儿童生活现实纵观国内外相关论
有过度沉浸于对共同体的过去的眷念与缅怀
缺少一种对时代变迁的积极应对正如前面提到
的太多的如果”,难免总是让人心里不 踏实”,难 逃
乌托邦之嫌不过共 同 体 作 为 一 种 逝 去 的 意 象
总是或多或少带上了乌托邦的印象为了使儿童
生活共同体落根现实土壤我们或许应该改变共同体
自在的状态更多一些积极的进取”,考虑一些
的因素以帮助重构儿童生活共同体。“中国正在
进程中的现代性工业化城市化及 其 相 应 的 社 会 物
质的文化的观念的变化使得 城 市 中 个 体 从 传 统
或原生的社区共同体得以解放只不过解放了的个
体又会重新纳入 更 大 的 现 代 社 会 共 同 体。…… 个 体
将具有越来越 多 的 自 主 选 择 性即 预 示 着 个 体 化 的
个体们可以自成其自致的共同体…… 个 体化的个体
乐于形成自致的共同体并非仅仅出于 其 主 体 性 得 到
体现或增强而 是 还 因 为 自 致 性 共 同 体 可 以 形 成 新
的公共 规 范以 便 于 其 促 成 个 体 化 的 个 体 实 现 利
21重 构 儿 童 生 活 共 同 体脱 域后 的 再 次
入域”,实现重回一体既是保持 个 体 内 部 世 界 的 时
间连续性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也是保证个体与
外部世界同属一体的自我认定self-identification)。
二者代表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个体安全信任感的
来源也是 消 除 个 体 在 现 代 化 进 程 中存在性焦虑
吉登斯语的有力武器
因此重构儿童生活共同体缘起于成人儿童意
的觉醒即创造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共同体生
当然也有成人对共同体生活的缅怀)。既要体现
成人自致的努力又 要 尽 量 保 持 共 同 体 的 自 然 特
既为儿童成为一体创造条件又为成人重回一
制造契机在儿童生活共同体中儿童通过获得
时间连续性的自我认同self-identity)”空间自我
认定self-identification)”而获益在这一过程中
童获得必要的情感依赖保持自我成长的同一性
于成人一方面借助于成人间的互动通过将儿童生
活共同体作为一个日常生活领域而忘 却 其 在 私 人 领
域和公共领域中产生的孤独苦闷和劳累可能来自
成人世界的困扰也可能来自与儿童相处的困扰
获益另一方面通过与儿童发生互动成人还可以获
窥见儿童心灵的契机进而再次获得深刻认识自
己的机会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儿童生活共同体通过
一系列互动和关系的形成逐渐建立一些较为稳定的
价值规范从而为儿童的成 长 提 供 必 要 的 准 则又更
进一步加强了儿童生活共同体内部的凝聚力为共同
体成员提供认同归属和安全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 新 型 城 镇 化 背 景 下 探 讨 儿
童生活共同体除了维持一种对乌托邦的追求与憧
憬的激情外尚需把握几点一 是 儿 童 生 活 共 同 体 具
有鲜明的生活特征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应是一种
成人与儿童的现实存在方式二是儿童生活共同
体以儿童为核心重视儿童 的 现 实 需 求 与 发 展 需 要
三是儿童生活共同体更注重儿童以外 的 影 响 儿 童 发
展的教育因素
第三实践层面上重 构 儿 童 生 活 共 同 体 尚 需 把
握几对关系
一是时间与空间时 间 与 空 间 是 具 体 形 态 意 义
上的时空涉及到时间的给予和场所的提供时间方
对成人而言意味着成人 要 分 配 一 定 的 时 间 到 儿
童生活共同体的构建中对儿童而言则意味着儿童
要有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从 某 种 程 度 上 讲
也有赖于成人的支持提供空间方面在城镇化建设
要为儿童生活留足必要的活动场地在现实层面
上实现时间与空间的意义交融同时也是化解现代
性时空分离机制的利器),构建出必要的较为稳定
的儿童生活地域
二是互动与关系在 重 构 儿 童 生 活 共 同 体 的 过
程中互动是共同体活动在 微 观 领 域 的 发 生包括与
儿童有关的所有互动形式如亲子互动师生
同伴互动等也包括成人之间 发 生 的 各 种 互 动)。
通过各种互动沉积下来的 就 是 各 种 关 系相应表现
为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也包括成人
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换 句话说互 动 与 关 系 分 别
代表了重构儿童生活共同 体 的 过 程 与 结 果对儿童
来说早期时亲子互动关系尤为重要这是儿童与
世界发生互动关系的起点和基础随着儿童一步
步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师生互动关系)、同 伴
89
李 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
互动关系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库利提出首属
群体”(primarygroup的概念并强调在获得和保持
自我的意义上参与到能看到自我的群体之中较之参
与其他群体更为重要22325无疑同伴群体更具有库
利所谓的儿童的首属群体的特征随着儿童年龄的
增长更是如此因此在这些互动关系同伴互
关系又有着特殊的意义甚至可以说重构儿童
生活共同体就是利用各种互动关系来支持儿童同
伴群体的发展从而支持同伴互动促 进 同 伴 关 系 的
良好发展
三是活动与价值与前面提到的互动相比较
同体活动是在更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的统摄了儿童
生活共同体中发生的各种互动也 包 括 成 人 之 间
织机构之间的互动)。价值则是共同体活动中各种关
系冲突交流协调的结果与 互 动 与 关 系 的 联 系 相
一致活动与价值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重构
儿童生活共同体的过程与结果在 儿 童 生 活 共 同 体
的重构过程中活动内容选择实施等一方面体现了
共同体的价值规范另一方面通过活动的开展又为共
同体价值体系添加必要的养分与互动不同的是
动更关注内容选择和实施互动则聚焦于作为活动实
现的方式手段),在每一种活动中都可以包括各种类
型的互动 也 相 应 包 含 各 种 关 系 的 冲 突交 流 与 协
)。在这些活动中首先 需 要 考 虑 各 种 活 动 形 式 的
内容选择与实施包括参与者时间场所以及各种物
财力条件的提供);同 时还 需 要 着 重 思 考 如 何 在
统一的共同体的价值体系中将各种活动进行整合
保持共同体内在价值的一致性增加其凝聚力维持
共同体的持久与稳定
综上所述儿童生活共同体既有乌托邦的品性
和特征也应扎根于儿童生活现实在重构儿童生活
共同体的实践层面上要把 握 时 间 与 空 间互动与关
活动与价值三对关系以 保 证 儿 童 生 活 共 同 体 的
真正实现
共同体理想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儿童生活共同体
是在现代性进程中运用共同体框架思 考 儿 童 现 实 生
活的理想诉求中国新型城 镇 化 是 对 以 往 城 市 化 实
践继承与反思的结果———从 关 注 人 的 外 在 身 份 向 更
加关注人的内在身份转变儿 童 生 活 世 界 原 本 有 其
自在样态及运行逻辑但社会的变迁摧毁了其存在的
基础这致使儿童在成长过 程 中 失 去 必 要 的 情 感 依
明显与 新 型 城 镇 化 的 理 念 与 诉 求 不 相 一 致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让儿童回归一体”、
儿童健康 快 乐 成 长整 个 社 会 必 须 做 出 自 致 的 努
”,开辟一块为了儿童属于儿童的土壤这或许既
能让儿童实现自我生长也能给予成人一个继续成长
的机会同时也是缝合传统性与现代性裂缝的机会
注释
坦塔罗斯是宙斯的儿子因泄露天机受到惩罚站 立 在 齐 脖 深 的 水 中头顶上有果树口渴难耐时水就流走了肚子饥饿
果子就被风吹走了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2
在学前教育中将教育对象界定为0-6岁的儿童笔者认为此处的恰如老子的”:隐于无形潜藏无限所谓无中
生有就是这个道理据此笔者认为当受精卵在母体子宫一着床意味着一个生命诞生了,“儿童的历程也就开始了
福柯语隐喻技术宰制下的社会控制系统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224
张康之张乾友将共同体分为家元共同体族阈共同体和合作共同体家元共同体的特征是同质性族阈共同体的特征是共
合作共同体即通过利益考量而形成的较之前 二 者 更 为 松 散 的 组 织 架 构并 论 断 我 国 目 前 处 于 族 阈 共 同 体 阶 段
康之张乾友共同体的进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族阈共同体又包含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张康之张乾元共同体的进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年版
参考文献
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3-12-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14
_125859827.htm.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马克斯·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胡景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0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费孝通乡土中国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杨华无主体熟人社会与乡村巨变读书2015,():31-40.
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社会学研究2013,():1-14.
10史明瑛现代性与现代化读书2009,():102-105.
11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赵旭东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2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3MaySarton.MaySartonCollectedPoems1930-1973.NewYorkNorton1974.
14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孙名之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5·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陈强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16艾尔金德还孩子幸福童年———揠苗助长的危机陈昌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7李旭儿童在园生活体验叙事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4.
18王海英儿童共同体的建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9张康之张乾友共同体的进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0张斌虞永平儿童意识融入公众意识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16-17.
21陆丹自致的共同体———城市社区发育的新路径社会科学战线2009,():201-206.
22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RealCircumstancesandReconstructionofChildrensLifeCommunity
UndertheBackgroundofNewtypeUrbanization
LIXu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Thecoreofnew-typeurbanizationishumanwhich will moreconcernabout
peoplesemotionaldependencywhichmeanssenseofidentitysenseofbelongingandsenseofse-
curityintheprocessofurbanization.Forchildrenanewregionisabeginningoftheirhomesick-
nessandtheymoreneedtheemotionaldependency.Throughcardingthecommunitytheoriesof
TnniesWeberBaumanFeiXiaotongandothersthispaperrevealsthesignificanceandvalue
ofreconstructingchildrenslifecommunityandemphasizeswhichshouldbeasticktoUtopia
andshouldbeakindofpursuitestablishedinchildrensreallife.Meanwhilewealsoneeddeal
withthreepairsofrelationshipsincludingtimeandspaceinteractionandrelationshipactivity
andvalue.
Keywordsnew-typeurbanizationchildrenslifecommunityrealcircumstancesrecon-
struction
责任编辑罗银科
91
李 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儿童生活共同体的现实际遇及重构

李旭

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生活世界;幼儿园课程;儿童文化
查看全部 >>

认证作者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