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的新步骤:欧元流通
重庆十八中学(400020)蔡贵利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1951年4月18日,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与西德六国签署《巴黎协定》,创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3月25日,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建立了作为“共同市场”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73年7月29日英国、丹麦、爱尔兰加入欧共体,1981年1月1日希腊加入,1986年1月1日葡萄牙、西班牙加入,其成员达到12个;1992年2月7日,在荷兰签署《欧洲联盟条约》,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表明其视野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西欧范围而扩大到了整个欧洲地区;1993年1月1日,建成统一的欧洲市场;1995年1月1日,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使其成员达到15个;1997年12月13日,欧盟决定东扩,其目标为10个东欧国家、塞浦路斯和马耳他;1998年3月25日,欧盟建议其11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芬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于1999年1月1日开始采用欧元(希腊于2000年加入);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成为欧元流通区的法定货币;经过三年风风雨雨的过渡期,2002年1月1日,欧元以现金形式在12个欧洲国家全面流通,这些国家的本位货币将在两个月的“双币流通期”满即2月28日之后失去其合法价值。这是实现欧洲一体化的最新步骤。它将对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三个显著影响。
首先,它对于欧洲各国的经济和政治联合即欧洲一体化建设,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二战”结束以来,欧洲国家一直在不断探索通过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的途径。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欧洲煤钢联营开始,欧共体到90年代初被欧盟取代,欧洲一直在这条道路上曲折前进。现在,欧元正式流通,其成员国货币即将退出市场,这必然会改变欧洲特别是西欧民众的心理和传统习惯,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用,大大增强他们对于欧洲统一“大家庭”的认同感,从而吸引更多的欧洲国家尽快加入其中(事实上,东欧各国、波罗底海沿岸三国早就希望加入,就连俄罗斯也出乎预料地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反过来,欧盟的扩大又必然会壮大其经济和政治的联合力量,增强它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
第二,目前欧元区的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贸易额,在世界总额中所占比重都与美国不相上下,欧元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已是不争的事实,它无疑会对美元的霸主地位构成严重挑战。不仅如此,欧盟主席普罗迪还公开宣称:“(欧盟)牢牢把握未来,建立政治欧洲的时刻已经到来。”说白了,也就是要把欧洲建成世界一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这与欧共体初建时的政治意图一脉相承,毫无二致。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以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传统国际关系格局最终被以美苏为首的现代两极格局所取代。欧洲各国自然心有不甘,然而又显底气不足。于是西欧各国便以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为开端、欧共体的成立为标志,开始以经济、政治联合的国家集团形式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意于在当时的美苏之外形成一极新的政治经济力量,以便同美苏相抗衡。人所共知,时至今日,这种联合力量确实是巨大的。下面这个例子就是明证:
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在政治上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在经济上同美国展开激烈竞争,使以美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崩溃——美国霸主地位严重动摇了。这以后,欧共体一直是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的三极之一,同时也是五大国际政治力量之一,其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发展与走势。
目前,尽管欧元以低价位货币上市,但这种弱势不会持续很久,其总体发展趋势将由弱走强,仍然具备与美元相抗衡的潜在实力。因而它必将促使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使美国单极霸权受到更大的挑战。
第三,欧元流通对中国而言,特别有利于发展中国同欧洲的贸易关系,有利于改善外商在中国的投资结构,降低国际关系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可能风险。目前,欧盟已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00年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量达到690多亿美元。但这个规模并不大(欧盟对华投资仅占其对外总投资的2.24%),双方还有巨大的合作潜力。从这个角度讲,欧元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将是直接的和可预见的。例如,由于统一的欧洲大市场取代过去12国分散的小市场,我国的商品只要出口到一个欧元国家的口岸,就可以分销到欧元区的其他成员国,出口手续简化,费用降低;由于我国目前具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市场潜力,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的推动,这将会吸引更多的欧元资本在我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改善外商在我国的投资结构,减小因国际关系变化而产生的可能风险。这些无疑都会进一步促进双方贸易关系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创造更多新的发展机遇,为中国公民提供更多新的就业机会。
但是,欧元流通是一柄双刃剑。它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欧元流通后,欧元区肯定将首先加强其内部贸易关系,对外来资本和商品产生排斥作用,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欧元向整个欧洲的推进和辐射,将使我国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新型、高效、成熟和统一的欧洲金融机构的诞生,也不利于我们拓展国际金融市场。为此,我们必须冷静地面对形势,尽快制定应对策略,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主动出击,牢牢掌握和控制住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权。
发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第五期